首页

女王残忍的骑马

时间:2025-05-30 05:43:01 作者: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浏览量:32225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人民论坛)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

  牛钰,11岁失去右腿,如今参加马拉松赛、亮相时装周,成为网友眼中超酷的“钢腿女孩”;程强,12岁时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而今如愿成为一名空降兵,走上阅兵场;张自立,获救时只有6岁,现在是一名消防员,“我想接力好这一棒”……地震撕裂的创伤渐渐平复,稚嫩的臂膀已经能担起重任。

  汶川地震中获救的少年,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为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提供了参照。

  “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祝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从中,深感新时代好少年的内涵深厚,内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殷切期待。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这当中,爱国是第一位的。培养爱国心,当从少年始。

  “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吾辈当自强”,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留言簿上孩子们的留言;“我要去陵园告诉烈士,你们想看的盛世已经实现”,这是宁夏固原百里徒步祭英烈活动学生们的心声……爱我中华的种子,已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勃发于新时代的广阔实践。

  “自古英雄出少年”,何以称英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必不可少。少年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人生的奋斗才更有价值,精神的脊梁才更加挺拔。

  世界瞬息万变,时代奔流潮涌。新时代好少年要跟上时代、引领时代、塑造时代,就必须敏于求知、勤于学习,将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3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兼具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对这些中小学生刮目相看。有参赛学生感言,“科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改变生活的力量。”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少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知识更新越快,越要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

  还要看到,教育是系统性的,成长是全方位的。新时代好少年,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比如体魄。回应“把课间还给孩子”的呼声,多地探索推行课间15分钟,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不当“小胖墩”,不戴“小眼镜”,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比如劳动。“劳动课咋打分?”山东探索“一地一品”“一校一策”,从劳动教育云平台到公益劳动存折,从校园劳动岗到社区劳动志愿者,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孩子们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悠扬的旋律穿越时空,其中有精神的传承,有奋斗的感召,有新时代好少年应该有的样子。(人民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托起幸福“夕阳红”

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名为“小小六杂货店”的店铺正在销售一款标注为“新阳澄镭射”“带语音一物一码”的蟹扣,售价为109.62元/500个。相关链接已售出1071件。蟹扣外圈为橙红色,中间印有“阳澄湖大闸蟹”字样,店家表示,扫码会有相关溯源页面弹出,同时会语音播报文字内容。评论区还有“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提前备着”“每年都买他家,质量非常好”等评论。

接续飞天梦想!航天员李广苏父亲嘱咐孩子:放心执行任务

王毅赞赏福田始终关心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并为此作出积极贡献,表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强,但亚洲总体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前景光明。希望日本等地区国家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与中方一道维护亚洲和平发展大局。

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在云南举办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7月11日,历经浙江建筑公司(时为政府管理部门)、浙江省城市建设局、浙江省建筑工程局、浙江省建筑工业厅、浙江省基本建设局、浙江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等15次变革,是整体上市的浙江省属国有企业。

第十七届中国西南摄影联展在四川成都启幕

中等收入群体正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具有最大的消费潜能。中等收入群体对健康、即时、便捷、便利、智能等有着更高要求,文化、旅游、娱乐、教育等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比将持续提升,这意味着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消费潜力还将有巨大的提升。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一带一路”是现代化的丝绸之路

就业质量和结构有待优化。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人,就业岗位需求总量仍然较大。然而,受市场吸纳高校毕业生潜能挖掘不充分、就业供需信息不对称、对接不够精准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就业岗位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需要,特别是为就业困难等毕业生群体提供的援助类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存在不足。此外,由于就业帮扶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高校和企业开展毕业生就业帮扶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强,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质量和结构不优、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矛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